手握一杯咖啡,才敢說自己是健身愛好者

分類欄目:石占小吃培訓 > 石占學院 > 前沿資訊 >

精練GymSquare

在健身愛好者的各種標簽中,愛好喝咖啡最為顯著。
 
比如訓練前來上一杯冰美式,為當天沖擊大重量訓練注入能量;或是把咖啡帶進團課教室,讓每小節間歇保持運動狀態。
 
當下的一家健身房附近,也總能找到數家咖啡館。從威爾仕、超級猩猩為代表的連鎖健身房,再到單獨的精品工作室,附近都有星巴克、Manner、瑞幸、Tims為代表的咖啡館。
 
甚至在國內某頭部俱樂部品牌中,咖啡愛好者的占比達到80%以上,體量是該俱樂部用戶標簽之首。
 
另一方面,也有越來越多的健身房開始向會員提供咖啡。在PURE,會員可以去nood吧臺點上一杯咖啡,緩解健身后的肌肉酸痛和精神疲勞。美國高端健身房Equinox也有咖啡館入駐,提供健身前后的咖啡、果汁和簡餐。
 
而如果只是為了咖啡因,含有肌酸、支鏈氨基酸的氮泵等傳統營養補劑,紅牛、魔爪等能量飲料其實都能作為替代選擇。
 
但咖啡之于健身者,不止于一杯帶來「精神刺激」的飲品,更是健身者必須要達成的儀式感,因為這是一種對待健身的積極態度。


健身者手持咖啡 圖片來源:微博@luckincoffee瑞幸咖啡
 
一、健身愛好者,也是咖啡愛好者
 
手持咖啡走進健身房,逐漸成為健身愛好者的一種常態。
 
健身愛好者阿杰在每次訓練前,都會在健身房旁邊的Tims點上一份591ml特大杯的深度烘焙鮮萃咖啡;團課愛好者范范總會在上課前準備一杯冰美式放在旁邊,在每個小節的休息間歇來上一口。
 
當被問到為什么喝咖啡的時候,范范說:“之前并沒有刻意去想過這個問題,身邊健身的朋友也都喝咖啡,我也覺得健身前來杯咖啡會更好進入狀態。”
 
在咖啡品類的選擇上,“首選當然是無糖,然后有時候會選擇性加奶,為了滿足自己對蛋白質和鈣的需要。但更多時候還是會選擇冰美式,就是非常純粹的咖啡。”
 
近年,瑞幸、Manner等咖啡品牌的興起,對老牌咖啡品牌星巴克發起沖擊,入駐各大商業廣場和商區。即使是遭遇退市風波,也沒有阻擋瑞幸咖啡大步前進。
 
同時,連鎖健身房也在這幾年快速發展。從傳統的商業健身房威爾仕、古德菲力,到新興的互聯網+健身房樂刻、團課健身房超級猩猩,都在迅速擴張門店。
 
如今,在一家大型健身房的附近,總能找到一家或多家咖啡館。一方面,健身房和咖啡館在選址上存在共性,都偏向人流量大的區域;另一方面,健身房和咖啡館的目標人群也存在較大重合。
 
據石占小吃培訓了解,目前中國咖啡消費者主要以年齡在20歲至40歲間的一線城市白領為主,大多為本科以上學歷,擁有較高的收入水平。
 
健身愛好者,也是咖啡愛好者。
 
咖啡為健身者帶來的,即咖啡因的興奮作用。
 
咖啡因的興奮作用已經是老生常談,也有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了咖啡因對運動表現的促進作用,不論是耐力、肌肉爆發,還是運動后的恢復。
 
在2004年以前,咖啡因曾一度被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列為禁用物質,但之后得以解禁。究其原因,興奮劑要滿足三項條件中的兩項:提高運動表現、有害運動員健康、違背體育精神,而咖啡因只符合第一點。
 
在解禁后,咖啡因迅速進入專業運動營養品市場,甚至在體壇為戲謔地成為「合法興奮劑」。氮泵等傳統健身營養補劑中,也會加入咖啡因以激活健身者的運動狀態。
 
但隨著健身習慣的普及和健康意識的增強,健身者從較為硬核的傳統營養補劑,轉而選擇咖啡等代表健康、新潮的飲品。
 
從營養的角度來看,咖啡中除了咖啡因外,還富含B族維生素、錳鉀鎂等礦物質和單寧酸、黃酮類等抗氧化成分,同時幾乎不含碳水和脂肪,熱量可以忽略不計(冰美式),滿足了絕大多數健身人士的要求。
 
咖啡有著成為新一代運動營養補劑的潛力。在未來,或許會出現面向健身者的咖啡品類,根據不同場景,細分出健身前熱身、健身中提高表現、健身后恢復的咖啡產品,并額外添加膳食纖維、支鏈氨基酸等營養成分。
 
二、咖啡之于健身者,不只是功能性飲品
 
如果健身者需要的只是一種能帶來「精神刺激」的飲品,又何必鐘情于咖啡呢?
 
因為不只是功能性飲品,更是一種儀式感。
 
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。法國童話《小王子》里說,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,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。
 
這種儀式感,就像小時候期末考試前要吃一根油條+兩個雞蛋,做了一頓大餐后要擺盤拍照發朋友圈,為我們的日常行為賦予價值和意義。
 
團課愛好者Leslie說:“團課前來上一杯冰美式,團課中偶爾劃劃水,團課后拍照打卡發朋友圈,已經成為每次健身的一套流程。如果缺了哪一步,雖然和本身的訓練內容沒關系,但會覺得今天的健身是不完整的。”
 
從滿足心理需求的角度來說,咖啡也給健身者帶來了安慰劑效應。
 
安慰劑效應,本意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,但卻「預料」或「相信」治療有效,而讓病患癥狀得到舒緩的現象。
 
對于健身人群來說,最直觀的安慰劑例子就是運動營養補劑。不論是否真的能起到產品所聲稱的效果,但是只要吃了并且相信,健身者獲得「我變強了」的主觀感受。
 
咖啡因對運動表現的促進作用,在個體上并不一定有即時和明顯的表現,但健身者需要一個外界力量,來確保自己的健身效果達到心理預期,咖啡就是個很好的抓手。
 
目前,市面上開始出現無咖啡因咖啡(脫因咖啡、低因咖啡),在避免過量攝入咖啡因的同時滿足心理上對咖啡的需求,對于健身愛好者來說又多了一種選擇。
 
當健身配咖啡成為一種集體共識,大家在健身前總是心照不宣地來上一杯咖啡,每個健身者也很難不受到群體的影響??Х?,漸漸成為健身群體的一種集體選擇和身份標簽。
 
三、無咖啡,不健身
 
倫敦國際咖啡組織數據顯示,中國的咖啡消費正在以每年15%的速度增長,而全球平均增速只有2%,中國咖啡市場仍有很大增量空間,未來也有更多機會賦能健身行業。
 
此前,已有多個健身品牌和咖啡品牌進行過聯名活動,且取得了較好的市場反響。
 
超級猩猩與Seesaw咖啡發起合作活動,老牌咖啡品牌星巴克也曾和時尚品牌UNDEFEATED推出過聯名運動健身服飾系列。
 
此外,Pure x Seesaw咖啡、Keep x 三頓半、安德瑪 x 雀巢等也都推出過聯名禮盒??梢哉f在聯名這一塊,健身品牌和咖啡品牌早已是玩得明明白白。
 
而「健身房+咖啡館」新形式的出現,或許能成為年輕人社交的第三空間。
 
社會學家Ray Oldenburg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「第三空間」的概念,存在于家庭居住空間(第一空間)和工作空間(第二空間)之外。
 
在「第三空間」里,人們的關系是自由和平等的,沒有職場的上下等級意識,也沒有家庭里各種角色的束縛,人們可以把真正的自己釋放出來。
 
隨著年輕人酒吧飲酒率大幅降低和電商沖擊導致商場人流量銳減,急需開拓新的第三空間。而健身房和咖啡館相輔相成,將二者的形式相結合,能激發能大的社交潛能。